新西兰一慈善机构误将“毒品糖果”发放,每粒内含3克冰毒,食用1粒即可致死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14日,新西兰警方发布通报,一家慈善机构发放的糖果中有毒品,含量可能致命。据悉,这些糖果每粒最多可含3克甲基苯丙胺(冰毒),食用1粒即可能致命。
目前,已有三人因尝过这些“毒糖果”被送医,一些“毒糖果”已被追回,警方正追查其余糖果的去向。
涉事“毒品糖果”(图源:红星新闻)
报道称,新西兰奥克兰市一家慈善机构13日接到报告,得知该机构食物赈济中心收到的一些糖果有“奇怪”味道,机构员工试吃后察觉异常,随即报警。
据悉,该机构是新西兰奥克兰的一家慈善机构,致力于向负担不起食物费用的新西兰人捐赠生活必需品。这家慈善机构说,涉事糖果来自捐赠。这些糖果的糖纸与一家马来西亚食品企业所产糖果的糖纸相同。
但新西兰药物检测部门发现,每颗可疑“糖果”里包的是大约3克俗称“冰毒”的甲基苯丙胺,是吸毒者通常一次吸食剂量的大约300倍,可能致命。
目前,已有一名儿童、一名青少年以及一名该机构员工因尝过“毒糖果”被送往医院治疗,稍后都已出院。
警方已展开刑事调查,找到16颗“毒糖果”,并正全力搜寻另外约400名可能领取了“毒糖果”的人。
据中新网援引《纽约时报》报道,这些问题糖果由未知身份的公众所捐赠,部分可能已被该慈善机构装入食品包裹中发放,尚不清楚这些受污染的糖果已在多大范围内流通。该慈善机构称,这些糖果收到捐赠时包装完好,还印有马来西亚食品品牌联达的商标。
当地警方称,暂未发现该慈善机构存在不当行为。警方初步判断,毒贩可能用糖纸包装毒品以躲避检查,在走私毒品过程中出现差错,而非故意投毒。
随后,涉事马来西亚企业发表声明说,已知悉其产品被“不当使用”的情况,愿协助警方调查,公司不曾也不会允许在产品中添加任何毒品。
目前,奥克兰警方正试图追回所有问题糖果,并已对其来源展开调查。截至14日下午,已追回16块问题糖果。警方认为这些问题糖果与跨境贩毒有关,已要求将其移交相关部门,尚不清楚其流入该国慈善机构系意外还是故意。新西兰药物基金会发言人称,将毒品伪装成无害商品是一种常见的跨境走私手段,更多的问题糖果可能已销往新西兰各地。
来源: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