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三周年丨独家专访奇安信总裁吴云坤:网安市场未来将达万亿规模,不会形成“踩踏”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全球数据呈现指数级别的爆发式增长,数据安全愈发成为企业运营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数字化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数据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并时刻威胁着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安全。
“十四五”规划提出数字化中国,国内数字经济建设进程加速,新应用、新场景需求暴增,促进网络安全技术进入升级换代。
在“硬科技”集聚的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样是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奇安信(688561.SH)是该行业的典型代表,该公司专注于网络空间安全市场,向政府、企业用户提供新一代企业级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在人员规模、收入规模和产品覆盖度上均位居行业第一,有“网安一哥”之称。
奇安信于2020年7月22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至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三周年之际,奇安信正好迎来了上市两周年。
业绩稳步增长
在登陆科创板前,由于连年高额研发投入,奇安信连续三年亏损。
若按传统上市标准,想要登陆A股似乎还十分遥远。但科创板的出现,让奇安信这类拥有核心技术和技术转化周期较长的企业得以成功上市。
“科创板的推出和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对技术和研发的重视,也吸引了资金对科技企业的关注和支持,相比其它板块,科创板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和制度,契合了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公司在融资、人才引进和激励、研发投入等方面有了更加丰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用好这些机制和制度,能很好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障碍,对公司的快速发展、竞争力提升产生巨大效果。”吴云坤说。
上市两年来,奇安信的营收规模从2019年的31.5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8.09亿元,研发费用则从10.47亿增长到17.48亿元。
“自科创板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研发继续保持高投入,尤其是在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平台研发上,投资力度更大,公司的技术实力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带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毛利率保持60%以上。”吴云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今年一季度,奇安信迎来开门红,实现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44.52%,一季度三费占营收比例下降17.27%,净利润亏损同比收窄10.32%。
在分析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时,吴云坤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全面大幅提升。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平台战略,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及性能全面提升,多款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持续领跑行业。二是受益于网络安全市场的深度变革。报告期内相关行业立法相继出台,为网络安全市场打开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对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安行业的三大机会
奇安信登陆科创板的两年间,也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两年。疫情助推了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网络攻防技术和专家提供了用武之地,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
不过,疫情对具体业务执行还是带来一定影响。吴云坤坦言,“疫情封控限制人员的流动,对客户服务可能有挑战。”
而就整个行业发展而言,吴云坤认为网络安全领域还是大有可为,他认为,2022年行业存在三大机会。
“
“地缘政治变化可能会让机构部门加大网安预算,甚至进一步增加‘十四五’期间的预算,这也是重大的机会。”吴云坤解释道。
盈利将水到渠成
奇安信成立于2009年,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已稳居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第一。对于公司未来继续保持龙头地位,吴云坤充满信心,“公司的龙头地位在未来二十年不会被颠覆,目前的规模体量是对手需要许多年才能赶上的。”
这样的底气来自公司平台搭建的领先性。“过去五年的平台搭建过程,需要动用上千人的团队而且一分钱不挣,其他企业即使效率更高,也需要3年时间来完成。但是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组织一千人的工程师干三年来达到公司目前的水平,而三年之后公司的水平又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平台搭建也要和客户规模、营收规模相匹配。”
他认为,目前网安行业并不拥挤。中国网安排名前十的企业营收增速都较过去上升,证明市场并不激烈。虽然行业进入者增加,但整个市场的增速比资本涌入速度快,未来将达到万亿规模。
诚然,近年来奇安信研发费用不断增加,2019、2020、2021年,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分别为10.47亿、12.28亿、17.48亿,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3.20%、29.51%、30.10%。
对于市场关注的盈利问题,吴云坤说,
展望未来,他表示,奇安信正向成为“全球第一的网络安全公司”的愿景目标不断奋进,力争在“十四五”末期成为世界前三的网络安全企业。
(作者:张赛男,实习生张新雨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