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家上市公司、15家基金券商,集中宣布!

时间 • 2025-07-16 12:30:05
公司
上市
8月

作者丨崔文静,李域,实习生刘百荷

编辑丨朱益民,张铭心,张星,刘雪莹

图源丨图虫


8月21日,A股再度“探底”。三大指数低开震荡走低,午后经历一波短暂反弹后再度下挫。截至收盘,沪指失守3100点,创业板指亦跌破2100点,创3年新低。


相对欠佳的股市行情之下,A股上市公司却掀起一波“回购潮”。



A股劲掀回购潮



根据Wind,8月15日至8月19日的短短五天内,即有至少9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公告(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议案、股东倡议)。其中,仅8月18日首次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就多达32家。


股份回购,正在受到监管鼓励。


在证监会8月18日推出的系列资本市场利好政策中,股份回购即被重点提及。证监会还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优化股份回购制度,支持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来稳定、提振股价,维护股东权益,夯实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


一方面,加快推进回购规则修订,放宽上市公司在股价大幅下跌时的回购条件,放宽新上市公司回购限制,放宽回购窗口期的限制条件,提升实施回购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回购,督促已发布回购方案的上市公司加快实施回购计划、加大回购力度,及时传递积极信号。


实际上,早在证监会发布上述股份回购利好的三天前,A股上市公司即掀起一波“回购潮”。


根据Wind,截至8月21日,8月以来至少有151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公告(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议案、股东倡议);8月15日以来尤为集中,最近一周内新增股票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多达96家。其中,8月18日股票回购潮最为亮眼,当日即有至少32家上市公司首次官宣股票回购计划。


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有何特点?以8月18日发布股份回购公告的32家上市公司为例:


板块方面,集中在科创板。业务条线方面,以半导体、生物医药、制造业三大类行业企业居多,分别为10家、7家和5家,占比31.25%、21.88%和15.63%;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行业亦有公司启动自购。


回购金额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计算得知,32家上市公司共计回购金融在15.82亿元至26.98亿元之间。其中,生物医药类行业回购金额最高,不低于5.35亿元,不超过8.3亿元。



15家基金、券商宣布自购



基金、券商正密集自购,“真金白银”提振市场信心



8月21日早间,华夏基金一纸公告称,将用5000万元资金投资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启动自购。随后,易方达、广发、南方、富国、鹏华、招商、嘉实、汇添富、中欧、华商基金等公募巨头纷纷出手,发布自购公告。


同时,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招商资管等券商或券商资管公司在行动,将于近期使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有15家公司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到9.5亿元。

8月21日基金、券商自购名单(数据:公开信息)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自购是一种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行为,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自购一方面可以稳定投资者信心,减少因恐慌情绪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另一方面,逢低买入表明对股市后续走势的信心。



“市场底”还有多远?



综合受访人士观点,大规模股份回购至少意味着两点:一是上市公司对自身发展实力与未来股价信心充沛;二是股市已经接近“市场底”,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通过自购进行抄底。


由于前者属于公司自身主观预判难以考究,判断“市场底”是否临近的意义更为凸显。


方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曹柳龙提到,2010年以来,A股“回购潮”基本和“市场底”如影随形,A股市场底一般滞后于政策底1-2个月。他认为,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确立了“政策底”,近期的上市公司“回购潮”正在加速“市场底”的到来。


当前的“市场底”与何时较为接近?曹柳龙给出的答案是,近似于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市场底”。他认为,二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与2018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法颇为类似,一方面,二者均强调资本市场,7月24日会议首提“活跃资本市场”,2018年10月会议则提出“激发资本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均未提及“房住不炒”。


其次,2018-2019年和2023年政策主线都是“调结构”;2018年是金融去杠杆“紧信用”,今年是高质量发展“大安全”。


再者,今年下半年与2019年上半年具有六大相似点:中美缓和小周期、海外需求有韧劲、美联储加息周期尾声、中国经济弱修复、调结构政策主线、风险偏好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2018-2019年“市场底”出现时,资本市场曾演绎“券商搭台,成长唱戏”的股市行情,券商股反弹约80%,地产链迎阶段性机会,半导体和新能源车链于2019年-2021年资本开支显著扩张。


而当前的A股持续探底。截至8月21日收盘,沪指失守3100点,创业板指亦跌破2100点,8月以来各板块跌幅均在4%以上,回至三年以来低位。其中,偏大盘蓝筹的沪深300指数回调超过10%且年初至今转为负收益,偏成长风格的创业板指和科创50已调整至去年10月低点附近水平。


在曹柳龙看来,“市场底”即将到来,高质量发展“调结构”仍为年内主线。接下来,资本市场将与2018-2019年类似,“券商搭台,成长唱戏”股市行情有望再现。但此番成长股来自于新能源车链和AI算力基建。与此同时,央国企有望成为结构性“宽信用”的新方向。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同样认为“市场底”已经不远。


他提到,当前位置已经计入较多偏谨慎预期,后市来看虽不排除情绪影响下市场短期仍有波动风险,但下行空间十分有限,只要政策应对得当,当前位置机会大于风险,近期调整并不意味着反弹结束,预计下半年A股盈利增速有望好于上半年并转为正增长。


投资策略上,中金研究建议阶段性关注价值风格,中报期间关注业绩可能超预期的个股。具体而言,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主线一,受益于地产政策边际变化、基本面修复空间和弹性比较大的地产链相关行业,例如房地产,以及家电、家居等地产后周期相关行业;受益于资本市场政策预期的经纪类券商等也有望表现较好。


主线二,关注需求好转或库存和产能等供给格局改善,具备较大业绩弹性的领域,例如白酒、白色家电、珠宝首饰、电网设备和航海装备等


主线三,股息率高且具备优质现金流的领域,低估值国央企仍有修复空间。前期涨幅较大、顺应人工智能产业周期发展的TMT相关行业可能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


SFC

本期编辑刘雪莹实习生章宝怡

21君荐读

沪市回购增持升温


A股大变化:“100+1”来了!


券商中报业绩“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