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有“周边”?玩梗可以,但别越界!
最近一段时间
连花清瘟热销
甚至出现“一药难求”的现象
很多人药品还没买到
“连花清瘟咖啡、酒、可乐”等
“周边产品”却在网上火了
(图源:法治日报)
那么
这些产品是真的吗?
疫情期间玩梗的底线在哪里?
快跟着小编一探究竟!
“连花清瘟梗”被玩坏了
近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张“莲花清瘟咖啡”的照片。白色一次性咖啡杯的外侧,杯壁贴有一张产品说明,说明上6个黑色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莲花清瘟咖啡。
(图源:法治日报)
这张照片很快就在自媒体、聊天群等处被广泛转发并受到热议。不少网友都发出质疑:“真的有这种咖啡吗?”
事件发酵后,有媒体采访了这家位于福建泉州的咖啡馆。店主回应,店内并没有“莲花清瘟咖啡”,这是朋友开的一个玩笑,他自己做了一个贴纸,放在店里拍照。随后,这家咖啡店在店内贴出“致歉声明”。
(图源:紫牛新闻)
除了“莲花清瘟咖啡”,记者近几天还在网上看到了标贴或外包装模仿连花清瘟药盒的可乐、啤酒、方便面、奶茶、香烟等照片,且“连”“莲”不清。经过对这些图片的出处和相关产品信息进行调查,均未发现官方及可信来源,大都是网友P图所致。不少人感叹,连花清瘟被玩坏了。
(图源:紫牛新闻)
除了网友玩梗,一些商家也开始“挂羊头卖狗肉”。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各种“连花清瘟茶”或“莲花清温茶”。经查证,这些产品并不是药品,没有药准字号,甚至产品质量都存疑。此前,以岭药业曾发文澄清,称近期市场上出现诸多名称为“连花清温茶”“莲花清温膏”等商品,均非该公司生产、销售或授权生产、销售。可见,这些没有药准字号的产品正试图用擦边球、蹭热度的手段来鱼目混珠。
(图源:法治日报)
扰乱防疫视线行为不可取
在这个人人都时刻关注自己健康状况的关键时刻,这些乱象值得引起重视。
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人们对类似信息也会愈加敏感,对于鉴别能力不强的人群来说,很可能分不清这些到底是“梗”还是真实存在的有功效的产品,在人们愈发猎奇的催化下,极易造成某种程度的市场混乱。而且一些不当“玩梗”,甚至需要相关部门浪费精力来专门辟谣。
此外,有些商家钻空子、抖机灵,将产品进行花式包装,为了一己私利诱导消费者,传递错误信号致使公众对选药用药产生认知误差。这不仅会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扰乱防疫大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也存在侵权风险,有的销售方还涉嫌虚假宣传,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对于一些电商平台来说,此时应该加强管理。那些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真假难辨的产品,平台应加强审核,对于存疑的产品,应做出充分的风险提示。此外,这些产品可能不少都属于山寨产品、假冒伪劣,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巡查、及时处理,避免消费者造成损失。
千万不能忘记,此刻人们需要的还是科普以及正确的用药知识,那些可能造成认知混乱的“恶搞”,当保持克制;那些混淆视听的产品,不该再出现。
竟把恶搞搬到现实
对于这些“连花清瘟梗”,辨别真假后可以一笑置之,但有人却看到了“商机”,“玩梗”玩到了现实,触碰到了法律的红线。
12月13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永乐路一家饮品店买到了一杯“莲花清温枇杷烤梨”饮品,商品名称中还带有“宣肺、发热、鼻塞、流涕”字样以及“预防更重要噢”的温馨提醒。
(图源:江南晚报)
在该店实体门店,执法人员现场查获一包已开封的某品牌“连花清温”袋泡茶。经查,该款袋泡茶的主要原料为杏仁、百合、莲子、金银花等药食同源物质,属于普通食品,并非药品,不得宣传有缓解、预防发热、鼻塞、流涕和宣肺的功效。
(图源:江南晚报)
对此,该店负责人称,“枇杷烤梨”原本是该店的一款饮品,主要是使用红枣、枇杷、梨等原料制作而成,销量还可以。12月7日,他因自身需要,在网络平台购买了10包“连花清温花金银花清温养生袋泡茶”。考虑到近期“连花清瘟胶囊”热度很高,他便萌生了蹭热度以提高该店产品销量的念头。12月10日,该店把“连花清温”袋泡茶与原有的“枇杷烤梨”产品结合,制作出了新品“莲花清温枇杷烤梨”,通过网络外卖平台销售。直至被查时,已售出11杯。
鉴于该店上述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梁溪区市场监管局责令该店立即下架涉案产品,并依法对其立案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六条:
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
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梁溪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解释说,涉案饮品店在饮品中添加的“连花清温”袋泡茶,并非“连花清瘟”药品。但其“蹭热度”的行为容易引人误认为该产品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同时,对该产品功能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因此,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如果其在饮品中添加“连花清瘟”等药品,则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尚不构成犯罪的,将被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家饮品店添加的还只是泡茶而并非药品,但是你能想到吗?竟然有人开始自制药品!
“连花清瘟抢不到,那就来找我买抗病毒包,火热打包中!”有网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帖称可以制售连花清瘟同款配方药包。有售卖中药包的商家介绍,一包连花清瘟防疫方售价为35元,组方包括13味中药成分,并称疫情期间中药材稀缺,能买到同款配方的药包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图源:澎湃新闻)
对此,医生黄国鑫表示:“这真的是太吓人了,如果是我的朋友这样,我一定第一时间拒绝和阻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黄国鑫
第一,常见的连花清瘟有固定的配方、固定的剂量,药品原材料到药物成品的制作有严格的要求,制作过程须符合国家GMP标准,药物成品达到国家标准。
第二,每种中药成分所需剂量也需要控制,但这种配中药包,不会有人拿这些药吃前先称一称。
第三,用药前,一般会在医院里的中医科诊治并获得处方。千人千方,医生会根据用药人的体质判定进行药物的加减。
制药不能随意,打着药品名头的“周边”售卖,危害他人健康的同时也已经涉嫌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七条:
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第七十三条:
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药品,下同)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哪些“梗”可以玩?
说了这么多,面对疫情是不是真的不能玩梗呢?其实,注意场合、身份适度玩梗是可以的。小编总结了几个最近比较火的梗,一起来看!
近来,不少网友表示感染新冠后,咽喉疼痛难忍,难以正常说话。他们纷纷模仿起《甄嬛传》中安陵容因被下毒嗓子嘶哑的经典场景。“宝娟,我的嗓子”一时间成为网络热梗。
此外,“杨康”(“阳康”)、“杨过”(“阳过”)、“杨迪”(“阳敌”)等成为网络热议的流行词和表情包,不得不佩服这届网友的谐音梗才华。
(图源:澎湃新闻)
这几天,“布洛芬体操”又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有网友搜集了多种布洛芬药盒上的不同姿势,通过模仿动作自创“布洛芬体操”,大家都纷纷跳了起来。
(图源:齐鲁晚报)
网友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可以让生病的网友找到“精神安慰剂”,消解内心的恐惧与生理上的病痛。眼下,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做好日常的防护措施,也同样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
“商标装潢”不可取
蹭热度更要严守法律底线
广大经营者应当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诚信经营
切勿为了吸人气、赚流量
而触碰法律红线
小编也提醒大家
要理性看待网络热梗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擦亮双眼
不被不实信息所蒙骗
来源|澎湃新闻、新京报、新晚报、法治日报、江南晚报、齐鲁晚报等
编辑|曹梦媛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