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古希腊大展环绕的我们,该如何成为“全世界优秀文明的继承者”
不知文博爱好者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夏天来到中国的古希腊主题展览格外多。
6月13日,成都博物馆“文明的史诗:来自地中海的古典雕塑艺术”在一层特展厅开启;7月7日,“古希腊的旅程——希腊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三星堆博物馆揭幕;7月9日起,“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开展……
成都博物馆“文明的史诗”展览现场
这是一种巧合吗?或许吧,毕竟每年都有许多来自海外的展览,而古希腊文明又是如此出名。
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哲学学会秘书长梁中和,日前在成都博物馆一场主题为“从金苹果神话到柏拉图的灵魂学说”的讲座上表示:这一切并非偶然。
“现在的中国人,几乎是字面意义上全世界优秀文明的继承者。”梁中和说。
纠纷女神与金苹果
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组成。其中《伊利亚特》的主题是持续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战争的直接起源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掳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于是希腊联军大举攻打特洛伊,并最终使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的城池。
但这场人类的战争归根到底是由古希腊的神祇们挑起的。真正的缘起,是一个金苹果。
海洋女神忒提丝与希腊英雄佩琉斯举行了一场盛大婚礼,众神都受到了邀请,独独落下了纠纷女神厄里斯。这似乎也很好理解——大喜的日子,大伙儿不是很想邀请一个专门制造各种纠纷的女神来添乱。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未受邀请的厄里斯十分恼怒,于是不请自来,并在婚礼现场偷偷放下了一个灿烂的金苹果,上面写着“献给最美丽的女神”。
威廉·透纳《纷争女神在果园里挑选金苹果》
发现金苹果后,三位女神立刻“中计”,马上开始争夺这个金苹果。显然,三人中谁也无法说服另外两位将金苹果让给自己。她们最开始想找宙斯裁决,狡猾的宙斯则“甩锅”到了人间,建议她们选一位公平的裁决人来解决这个棘手难题。
这个人就是帕里斯。他出生之时,先知曾预言他将会给特洛伊带来无穷的灾难,他的父亲便命令一位牧羊人将帕里斯丢弃在山野,任其自生自灭。然而,山中动物纷纷聚拢来保护这个小婴儿,牧羊人几天后发现他还活着,便动了恻隐之心,将他带回自己家中抚养。
帕里斯就这样一天天长大,成为了一个英俊的牧羊少年。正当他有一天在山间放羊时,三位女神飘然而至。她们分别是宙斯的妻子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
彼得·保罗·鲁本斯《帕里斯的裁判》
为了赢得帕里斯的青睐,三位女神各自向他许诺。赫拉说可以让他成为世上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说可以让他成为世上最有智慧的英雄,而阿芙洛狄忒则告诉他:“你若选我,我可以让你拥有全世界最美的女人。”
少年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但他当时应该并不知道,这个最美的女人是别人的妻子。
后来帕里斯恢复了自己在特洛伊的王子地位,此后在一次奉命出使斯巴达的时候,他与海伦相遇,而墨涅拉俄斯刚好不在国内,帕里斯趁机诱拐了海伦。
雅克·路易·大卫《帕里斯与海伦》
古希腊几个著名的神话传说中,当事人的命运皆为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悲剧宿命——被丢弃到荒野的帕里斯,终于还是给特洛伊带来了毁灭;能破解斯芬克斯谜语的俄狄浦斯王,最终仍在自己不知情的前提下杀父娶母,自戳双目。
《伊利亚特》中最耀眼的形象——大英雄阿喀琉斯,正是海洋女神忒提丝与大英雄佩琉斯的儿子。当年就是他父母的那场婚宴引来了纠纷女神的降临。最终杀死他的人,则是帕里斯。
从人间不值得到一切只为我
梁中和在讲座中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帕里斯,会把金苹果给谁?“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阿芙洛狄忒。”他说。
赫拉代表权力,雅典娜代表理性与智慧,而阿芙洛狄忒代表欲望。对于普通人来说,至高权力遥不可及,理性与智慧难以立刻兑现眼前的欢愉,而欲望是最真实存在的。
成都博物馆“文明的史诗”展览中的雅典娜女神像
这三位女神所代表的,恰好也对应着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灵魂作为一个整体,包含理性、血气与欲望三个部分。这种“灵魂三分”的模型,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但柏拉图同时也主张灵魂与肉体的对立,进而发展出一种“人间不值得”的思想:凡人被生老病死所困扰,被难以满足的欲望所折磨,高贵的灵魂受累于其栖居之所——肉体,虽终其一生向完美的神性靠近,依然只能在死后得到解脱。
“人和神之间的距离感和张力制造了西方这种文明。”梁中和说,“他们一方面认定生命有一个更高的本源、本质,想要回归这一点。另一方面,因为人不完美,生活痛苦,于是他们通过对肉身的否定和对罪恶的忏悔,试着摒弃凡俗,回归神性。”
成都博物馆“文明的史诗”展览现场
在成都博物馆“文明的史诗”展厅中,大理石塑造出一尊尊完美的形体,但那些并不属于凡人,他们都是奥林匹斯山上永生的神。
西方人在这种面对神的自卑和面对宿命的无奈中压抑良久。直到迎来一波“爆发”——主张以人为万物的尺度。从薄伽丘在《十日谈》里对神职人员的讽刺和对欲望的赞美,到尼采声称的“上帝已死”,一种强烈的叛逆感在推翻旧有的秩序,神所代表的绝对理性的权威渐渐失落。
伴随着这种颠覆和人对自身理性的充分肯定,西方思想与科技也迎来新一波蓬勃发展。随着大航海时代开启,野心勃勃的探险者们前往全世界寻找财富与珍宝,欧洲多国都成为了大批殖民地的宗主国。
“古希腊的旅程”展出的阿伽门农金面具
梁中和在讲座中特别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全球政治格局再次重建的过程中,各种反理性、非理性的哲学思想,也在这个历史转折点纷纷爆发,成为“被统治与被征服的”人们一个寻求正当性的出口。同时,被科技理性所压抑的和规训的场域以及人群,也都在反其道而抗之。“殖民与反殖民,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反对欧洲文明既有理性秩序的一个斗争的过程。”他说。
对柏拉图学说有深入研究的梁中和认为:如果一定要用一种柏拉图主义的方式去思考历史发展的路径的话,大概也可以借用金苹果的故事来重述——
古代世界崇尚理性主义和贵族统治,金苹果属于雅典娜,那个时期的经济也是自然经济。第二个时期是中古世界,金苹果属于赫拉,帝国与皇权制是崇拜权力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而近代以来的世界是欲望主义的,我们把金苹果给了阿芙洛狄忒,因为无论工业制造还是商业发展,全部都是为了满足欲望——足够的商品,大量的贸易。甚至不光是满足欲望,还要主动发掘欲望。“当我们打开某购物平台、外卖平台的时候,那些东西真的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吗?”梁中和说,“我们是在制造欲望,历史进程也是。”
下一个时代,金苹果给到AI?
从20世纪开始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在持续学习和理解西方文明的理性主义传统,“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有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梁中和说,“同时这个过程中也有对他们的批判,以及结合了我们自身文化特色的反思。”
在梁中和看来,这些与古希腊文明紧密关联的主题展览来到中国,绝非简单的文化交流,而是真正的东西方文明互鉴。“这种互鉴和之前的单方面、被打之后奋起直追的学习不同。今天的我们更有底气了。”他说,“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航天科技,我们都已经不再落后于西方,甚至还在某些方面更出色。”
他指出:如今的中国人是“字面意义上全世界优秀文明的继承者”,并且这不是他夸张的自说自话,而是来自许多研究西方古典文化同行的反映——现在欧洲已少有年轻人研究西方的古典文化了。“中国人正以博大的胸襟,融合全球以往文明中的优秀成果。”
“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出的荷马头像
但在另一方面,在思想和观念上,我们传统的价值观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接轨而发生着改变。梁中和认为,现代人的焦虑、抑郁和各种各样的困顿,与西方人文思想中理性和情感的对立、身体和灵魂的对立,不无关联。
更重要的问题是:接下来,我们把金苹果给谁?给AI吗?
位于雅典学院门口的柏拉图雕像
“柏拉图主义就是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主流,很多人工智能专家已经意识到了其思想的柏拉图主义来源。如果按照柏拉图主义的观点,人工智能早就超越了人类,超越了理性。”梁中和说,“只不过AI还没有自由意志,只是被动接收指令。”
AI当然也没有欲望,无论是被动欲望(食欲和性欲)还是主动欲望(求知欲)。因此,在未来生存方式的变革中,人类如何不沦为一种欲望主体的简单满足,而是恢复某种理性主义自信,在梁中和看来,就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计算、理性思维活动通通都交给人工智能,那么人就会渐渐退回到简单欲望的满足,特别是被动欲望的满足,那我们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他说,“如果最终掌控人工智能的只是极少数几个理性最优越的人,那这是人类的倒退还是进步呢?”
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现场
不知不觉中,人类再次站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上,它甚至可能不是一个可以选择方向的十字路口,而是一条越过临界点就无法回头的单行道。
“在警惕人工智能对人的异化的同时,在尊重人类情感和意志的保护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理性主义传统思想,特别是数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梁中和认为,“虽然大环境是反思理性主义对我们的宰制,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要做完全放弃理性努力和求知欲,只剩简单欲望的存在者?”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么,答案已经清晰。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编辑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