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交医保?一年交几百元划算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给老百姓就医带来了很多好消息
”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还要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近日
《三农三人谈》邀请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
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
做客演播室
同时,还邀请了
全国人大代表、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中心主任
毛宗福教授
进行视频连线
一起与大家聊聊
医保政策相关的话题
▲完整视频
《三农三人谈|两会热谈--医保红利又来了》
1.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又增加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提到居民医保国家补助的标准又涨了。这个钱到底怎么个补法?目前国家的补助部分已经到了多少了?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
01:09
我们现在医疗保险是分成两种,一种是职工的医疗保险,一个是城乡居民的医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到的是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人均增加30元。城乡居民医保的缴费实际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我们的财政补贴,更多的大头是政府的财政补贴,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个人的缴费。我了解到去年我们国家针对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水平底线至少是要达到每人每年580元,现在是610元。我们的个人缴费标准去年是320元,目前还没定下来,按照往年的大概同步等额,或者稍微略多一点这样的额度往上增加,我想今年可能会到350元。
2.
医保都包括哪些内容?
大家一直在谈医保,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医保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医保具体都包括哪些内容?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
01:12
医保其实是一个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刚才我们在讲“580+320”的缴费,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当然是我们最重要的也是一个基础的保险,是覆盖全民的,我们所有的人包括城乡居民都要参加这个保险,是基本做到人人覆盖的。在这之上我们还有一个叫大病保险,也是覆盖所有的城乡居民。
另外还有一个层次也是政府来负责的,叫医疗救助,它是针对一些困难的人群。比如说你交不起医疗保险费,你的个人负担特别高。像对这样的一些困难人群费用特别高的人群,除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之外,还有一个医疗救助来给报销。我们把这个称之为政府的“三重保障”。
在这之外,其实还有多层次,还涉及到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比如说商业保险也是属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另外,我们叫慈善和互助,其实这个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3.
医保报销比例有多少?
交了医保之后这个报销的比例能有多少呢?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
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平均大概住院的报销比例在70%左右。这几年其实每年都略有增长,我们的待遇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
另外,大病保险也是人人都享有的,只要你享受基本医保,你同时也能享受到大病保险。大病保险它是有一个起付线,就是在基本医保报完之后,你的负担达到了大概年平均收入的一半,个人负担在这个之上,你的自付的医疗费用还是可以报到60%,甚至更高的水平。
这两个待遇之间是可以叠加的,所以我们讲,在70%的基础上,对于大病患者可以还再多了一层,大病保险大约能够再提高12%到14%这样的一个报销比例,那就到百分之七八十了。
4.
药品医用耗材集采价格降了多少?
药品和医用耗材通过集采之后,价格总体降了多少?主要是降在了哪些方面?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
00:33
药品集采,全称叫集中采购,我们现在说的集采,实际上是指带量采购,带量采购是集中采购的一种形式。国家做的药品集中采购已经做了六批了,涉及到234种药品。耗材是涉及到两批,包括冠脉支架和人工关节,人工关节包括膝关节、髋关节。药品的平均降幅大概是在53%左右,耗材的平均降幅就比较高了,大概能到85%以上。
5.
药品耗材集采范围有哪些?
一般选择什么样的药、耗材进行集采?有什么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
国家组织的药品集采,一般是指经过了一次性评价的,它的安全性、有效性能够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这是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就是选择一些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常见病的,“三高”、抗癌药,这些病比较多。耗材也是一样,选择个人患者负担比较重的,就像支架,就像关节等等骨科这些材料。选择的范围一个重要核心目的,是要降低患者的负担。
6.
药品耗材价格是怎么降下来的?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
带量采购的思路实际上就是国家来组织,联盟来采购,平台来操作,包括后面的量与价挂钩,招与采合一,这样的一个基本原则,达到了降价的效果。它并不是说要牺牲质量,牺牲供应,药还是那些药,器材还是那些器材,只是说把不合理的、虚高的水分给挤压出来了。
其实一句话,它为什么能降价?因为是国家来做团购,就跟我们老百姓做团购拿批发价一样,就是这个意思。
7.
集采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吗?
接下来是不是可以继续期待集采降价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中心主任、教授毛宗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推进药品和高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还加上了一句,确保生产供应。所以,确实今年就还要继续,扩面、扩大推进。
具体建议我有三条。第一个一定要鼓励地方,特别是省际已经开始省际联盟采购,鼓励地方探索地方创新,来破解一些特殊药品、特殊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当中的一些难题,积累一些中国经验。
第二个一定要加快从顶层、从国家层面,加快药品耗材的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行全国“一张网”、“一个标”。我们31个省(市、区)、31个平台,31个平台标准都不一样,很多内容也都不一样。只要国家一挂网,全国都是“一张网”,而且是一个价。
第三个就是将来进一步要探索基于药品耗材临床价值导向的量价挂钩集采新模式。简单地讲,就是在我们集采这个环节,能够将那些质量更好、疗效更好、价格更优的一些产品,纳入我们集采中标项目。
8.
药品报销目录变化在哪里?
目前药品报销目录这块有什么变化吗?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
医保目录的变化,实际上比较大的有几点。第一是全国的医保目录现在是统一了,以前各个省份还有15%的调整空间,现在是全国统一。第二个是这几年,尤其医保局成立之后,进行了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把一些效果不好的、过时的药品剔除出目录,把一些效果好的,尤其是一些创新的专利药、临床急需的独家药、罕见病用药,尽快地及时地纳入了医保目录。第三个就是我们医保支付标准的制定,也变得更加科学。
现在医保目录的药品总数在2860种左右,但是医保局成立之后这几年,连续四次经过医保目录连续、动态谈判,这几年已经有250种比较昂贵的独家药品,经过谈判进入了医保的目录,平均降价幅度应该是都在50%以上。据跟踪调查,这些药品的实际报销比例大概是68.7%,接近70%。
去年一年,二百一十多个药品,在协议期的谈判药品,以前可能如果采购这么多的药品需要花三千亿元。而去年实际上谈下来,大概只花了一千四百多亿元。累计这几年,这三年多的时间,实际上医保患者加起来,节约的药品费用负担能够到两千五百亿元,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9.
现在看病是不是更便宜了?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今年86岁高龄的彭孟琼老人,是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镇青竹村村民,2月14日在家不小心被摔伤,致使大腿右骨粗隆间骨折,住进医院治疗。通过手术、药物等住院治疗16天后,老人已经达到了出院的条件。
3月2日这天,记者跟随老人的孙子谢明宏一起去办理出院手续。老人这次住院到底花了多少钱呢?
从费用清单可以看到,彭孟琼入院治疗16天时间,总的医疗费用为24646.17元,其中髋关节假体的三项材料费用17850元,通过相关政策优惠后,个人支付7000多元,加上其它药品和治疗费用报销后,老人这次住院,个人支付部分是10263.41元。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镇青竹村村民谢明宏:
其实这个费用报下来,总体还是可以,就自费这个假体的费用有点偏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医保局工作人员刘芳:
现在我们全区人工关节还没有纳入集采的范围。人工关节集中采购执行时间是由联盟地区来决定的,预计是在今年的3到4月。凡纳入集采的材料,价格降幅都非常大,比如说冠脉球囊,由原来没有集采前的价格3350元左右,进入集采后价格到350元。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勇:
特别是对一些长期的慢性病患者,最高的药品降价幅度已经达到了95%以上,比如说在我们医院常用的一种降压药叫苯磺酸氨氯地平,以前一盒就是20多元钱,现在一盒只要0.49元,和以前相比是很明显的变化。
10.
医用耗材集采的优先原则
现在为什么有些材料没有进入集采降价范围内?有什么规定吗?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
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实际上也是优先选择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老百姓自付负担比较重的这一类材料,优先开展集采,比如说国家做了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当然刚刚说的四川还没有落地。每个省份不一样,国家做的是每个省份都落地,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每个省份还可以选择自己的品种,加一些品种自己做,所以每个省份可能会有一些品种上的差异。
今年1月份,李克强总理开国务院常务会上就提到耗材,今年骨科材料、药物球囊,还有一个口腔种植体,四川讲到的,今年是联合28个省份来做种植体的带量采购,一个联盟的集采,年内如果这个事情能落地的话,老百姓也能享受到很多的医疗保障。
11.
什么是“普惠险”?
“普惠险”跟医保有什么关系?它具体能解决哪些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中心主任、教授毛宗福:
在我们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当中,商业健康保险也属于它的一个层次组成部分。自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从广东开始有一种叫“惠民保”,或者叫“普惠险”。
“惠民保”“普惠险”它是一个商业健康保险,但它和一般的商业健康保险不同的地方,它将一种贵族奢华品变成一种平民大众品。我们传统的健康商业保险都是费用很高,年费很高,而且进入的门槛很高,你有病不能参加,你年龄到了60岁不能参加,不卖给你这个产品。
“惠民保”的最大特点是它和当地的基本医保衔接。基本医保是保基本,保基本之外哪里有短板,哪里有弱项,补充保险来补充这个短板,补充这个弱项,它的受众面基本上没有条件限制。你只要参加当地基本职工医保也好,参加当地居民医保也好,你都可以参加这个商保,这个是非常亲民的。
第二个,现在目前国内的费用不等,广东相对生活水平高一点,他们收得高一点,一个人年费190元钱。像成都、昆明那些地方,就相对低一点,就是59元、69元的收费标准。它的最高保额可以达到100万元,让我们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12.
医保个人部分各地缴纳标准为什么不同?
医保个人部分各地缴纳的标准为什么不同?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
像居民医保,国家有一个基础的缴费水平,比如财政上补贴,去年在没有提高这30元钱之前,我们财政是每个人每年补贴580元钱,个人缴费是每年320元钱,这是国家的一个底线要求,每个地方至少要做到这个。
但实际上各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力以及个人的收入水平不一样,消费水平不一样,包括甚至可能报销水平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筹资水平是有比这个高的,根据地方的实际上筹资水平是有差异化的。根据筹资能力、待遇水平,地方的医疗消费水平来确定筹资的水平,所以这个差异化确实客观存在。我们将来会逐步地去缩小这个差距,特别是在待遇层面要缩小这个差距,逐步做到公平医保、公平缴费,公平地去享受待遇,当然这个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13.
为什么要交医保?划算吗?
个人部分不交行不行?一年还要交上几百元钱划算吗?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中心主任、教授毛宗福:
因为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是大家公认的一种公理。怎么去体现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你一分钱都不交,你要来看病,这都让政府交,从道理上没有体现你责任人这么一个概念。划算不划算?其实刚才那个例子已经很有说服力了,老人家一次意外,不小心摔一跤骨折,花费是24000元,最后个人承担部分只有一万多元。实际上,医保给她报销了14000元,按照每人每年350元钱,350元钱要交多少年才能累积到1.4万元、1.5万元。
有的网友可能是年轻,没怎么生病,觉得每年白白交这么多保费,好像白交了,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
我们城乡居民医保,把它放在一个更大概念,我们叫它是一种社会保险,这是我们的制度的模式,叫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有什么特征?第一,强制,大家都应该要交。第二,必须先履行缴费义务,然后才可以享受。我们国家在对于像居民医保,实际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持了个人缴费,我们并不是自己缴费自己来用。我们的大头,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钱是来自于财政补贴,个人只交了一部分。其实最后报销的医疗费用当中,个人大概是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来自于财政给你的补贴。
你虽然今年交了,你也许没有生病,没有花到钱,你这个钱就给其他人进行互助共济。等你生病的时候,别人他不生病的时候,他交的钱来帮助你,这就是我们讲的社会保险,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互助共济。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家要有个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缴费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
我就一句话,朋友们,一定要交医保。
其实医保这本账是
救危救急管长远的大账
不能只看眼前
也不能只看自己
相信随着医保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大家伙儿看病难、看病贵
会逐年好转
记者|丁华明摄像|梁贵权、齐文明
编辑、视频剪辑|孙丽敏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